青海省是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青海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辖6州、1地、1市、51个县级行政单位,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接壤。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200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54.3万人,有汉、藏、回、土、撒拉、维族、蒙古、哈萨克等民族。青海省简称青,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头”、“中华水塔”。
中文名称
青海
别名
西海
下辖地区
西宁、德令哈、格尔木等
政府驻地
西宁市
邮政区码
810000
面积
72.23万平方公里
人口
562.67万
方言
藏语、青海话
气候条件
大陆高原气候
著名景点
青海湖,塔尔寺,昆仑山等
机场
西宁曹家堡机场
火车站
西宁站、西宁西站、格尔木站
主要高校
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
2011年GDP
1622亿元
面积
72.23万平方公里
青海古称西海、鲜水海、卑禾羌海,自十六国时期称青海。藏语称错温波,蒙古语称库库诺尔,均意为青色的湖。古为西戎地,汉为西羌地。西汉后期曾于湖北岸置西海郡,隋朝时北部是中国领土,1242年全部并入蒙古大汗国,蒙古大汗国后成为元朝,从元朝开始时全部是中国领土,其土地属宣政院管辖;明属朵甘都司等;明末清初属和硕特蒙古政权,清朝初为卫藏地,后分设西宁办事大臣,又称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得名的开始;中华民国初设青海办事长官,后属甘边宁海镇守使,之后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变。1928年设青海省,省会西宁。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西高东低,西北高中间低,地形复杂多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原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温差大、日照时间长。青海的宗教主要有藏传佛教(喇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汉族信仰的还有道教、藏族、蒙古族、土族信仰藏传佛教,回族、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许多民族是青海独有的。
青海的农业作物以小麦、青稞、蚕豆、马铃薯(土豆)、油菜为主。日月山以西为牧业区,属高原牧区,牧区内草原广袤,牧草丰美,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牧区之一。
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巍巍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木盆地浩瀚无垠。长江、黄河之源头在青海,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也在青海。
高原上的山岭虽然不见高耸千仞,却是雪线以上的冰川雪峰,冰雪融化成的雪水,长年渗进草甸下漫流,聚成沼泽,汇成溪流,再汇百川而成黄河、长江。黄河水像摇篮似的抚育中华民族;长江水则滋润中原大地。
青海资源十分丰富,许多矿藏储量在全国居于首位。已发现矿产120余种,探明储量的有110种,钾、钠、镁、锂、溴、芒硝、石棉、化工灰岩和硅储量居全国第一位,其中许多矿产是属于国内外急需的资源。闻名遐迩的柴达木盆地,山川藏珍、戈壁埋矿,素有“聚宝盆”之美誉。其中盐湖有30多个,已探明总储量700亿吨,单是察尔汗湖的盐就可以从地球到月亮架起一座6米厚,12米宽的盐桥。水能资源是青海能源最大优势,蕴藏量达216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为1800万千瓦,年发电量770亿度。青海天然草原辽阔,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可利用草场面积5亿亩。
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有“百鸟的王国”的青海湖鸟岛,“高原的西双版纳”孟达自然保护区,藏传佛教著名寺院湟中塔尔寺,伊斯兰教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的东关大寺,阿尼玛卿大雪山等,是登山、旅游的好去处。“海藏咽喉”的日月山和全国最大的人工水库龙羊峡、都兰国际狩猎场、坎布拉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青海省先后设立了以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为重点的格尔木经济开发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的西宁桥头经济开发区和民族经济改革试验区,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城市荣誉
世界上盐湖最集中的地区是青海,有盐湖150多个
世界上最大的盐矿储地是柴达木盆地,储量约为900多亿吨
世界上天青石矿藏量最多的地方是青海茫崖地区,占全世界已探明储量的60%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油田是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花土沟油田,最高的一口油井海拔为3260米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是青藏铁路
世界上最高的铁路隧道是唐古拉山隧道
世界上最高的公路是青藏公路
世界上最高的公路桥梁是沱沱河桥
世界上辖区面积最大的城市是格尔木市面积是123460平方公里
世界上饲养牦牛最多的地区是青海,共有牦牛500多万头
海拔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大坂山公路隧道
中国河流发源最多的地区是青海的青南高原,素有“中华水塔”之称
中国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
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是青海湖,面积4500多平方千米
中国聚集鸟类最多的岛屿是青海湖的鸟岛
中国出产冬虫夏草最多的地方是青海,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
中国最大的盐湖是青海的察尔汗盐湖,面积多达5800多平方千米
中国海拔最高的兵站是唐古拉兵站,高达五千多米
气候特征
青海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雨少而集中、日照长、太阳辐射强等特点。东部湟水谷地,年平均气温在2~9℃,无霜期为100至200天,年降雨量为250~550毫米,主要集中于7~9月,热量水份条件皆能满足一熟作物的要求。柴达木盆地年平均温度2~5℃,年降雨量近200毫米,照长达3000小时以上。东北部高山区和青南高原温度低,除祁连山、阿尔金山和江河源头以西的山地外,年降雨量一般在100~500毫米。
河流山川
青海山脉纵横,峰峦重叠,湖泊众多,峡谷、盆地遍布。祁连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等山脉横亘境内,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柴达木盆地以“聚宝盆”著称于世。全省地貌复杂多样,五分之四以上的地区为高原。东部多山,海拔较低,西部为高原和盆地。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其中海拔3000米以下的地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6.3%;3000~5000米的地区占67%;5000米以上的地区占5%。境内的山脉,有东西向、南北向两组,构成了青海的地貌骨架。地形分为祁连山地、柴达木盆地、青南高原三区。青海气候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气候,干燥、少雨、多风、缺氧、寒冷,地区间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5.6~8.6℃,降水量15~750毫米。青海地处中纬度地带,太阳辐射强度大,光照时间长,年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可达690.8~753.6千焦耳,直接辐射量占辐射量的60%以上,年绝对值超过418.68千焦耳,仅次于西藏,位居全国第二。
境内江河有流量在每秒0.5立方米以上的干支流217条,总长1.9万公里。较大的河流有黄河、通天河(长江上游)、扎曲(澜沧江上游)、湟水、大通河。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的北麓,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全省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水力蕴藏量为210万千瓦,可供开发的水电站单机在500千瓦以上有172座,总装机容量1800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770亿千瓦小时,省内有湖泊230多个,总面积约7136平方公里,其中咸水湖50多个,淡水湖面积在一平方公里以上的有52个。我国第一大内陆湖——青海湖,海拔3200米,是本省重要的渔业基地。察尔汉、茶卡、柯柯等盐湖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盐化资源。
长江源
长江全长6380公里,也就是世界第四大河、世界第三长河。它的源头是位于青海省南部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大冰峰。人类于1979年发现长江的正源是沱沱河。长江源头的景观十分壮丽,雪山冰峰,无垠的草地,蓝天白云倒映在河水中,构成了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从青藏公路入藏,会经过江泽民同志题写的“长江源”碑刻。该石碑离开公路有一公里左右的路程,车开过去相当方便。石碑附近还有一座大桥,因为它是长江从上游算起的第一座桥,因而被称为“长江第一桥”。
黄河源
黄河源位于青海的腹地。在腹地上有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布尔汉布山;山下有盆地,大片沼泽,是高山雪水形成的花海子,称为星宿海。但它还不是河源。后再经深入的查勘,又发现了三源:一是扎曲,二是约古宗列曲,三是卡日曲。扎曲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干涸,而卡日曲最长,流域面积也最大,在旱季也不干涸,是黄河的正源。
青海湖
位于青藏高原上,在青海高原东北部,距西宁150公里,面积4500平方公里,海拔3200米,日月山,大通山和起伏连绵的青海南山环抱着的高原湖泊——青海湖,湖水冰冷且盐份很高。因此,陈运和的诗《青海湖》有佳句“称湖又叫海家在辽阔而干燥的祖国西北 远古以来,心里蕴藏大量咸味的爱”。
行政区划
1929年1月,青海省正式建立。1950年1月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青海省行政区经过多次调整,现辖1个地级市,1个地区,6个民族自治州,30个县,7个民族自治县,2个州属市,4个辖区,3个行政区。基层行政单位有:369个乡,34个民族乡,36个镇。
城市
辖区
辖区
政府所在地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