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澳门同胞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新华社等媒体报道华南理工继续教育成果
分享到
12月18日,距离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还有两天的时间,新华社、《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多家媒体记者来到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珠海学习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进行采访,与中心师生座谈交流,报道了该中心坚持爱国主义教育与专业知识技能并重,15年来为澳门培养了近万名具有家国情怀、专业技能的各界人才的生动故事。
新华社报道截图
新华社报道中提到,自2005年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珠海开设学习中心以来,其培养的澳门学生覆盖公检法部门、大中学校、医院以及银行等各个行业。从学业进修到文化交流,为澳门同胞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刚刚获得了升职机会的澳门卫生局技术员张文辉正是其中的一员,他把这归功于自己在继续教育过程中的学业收获。2013年,在单位同事的介绍下,张文辉来到中心就读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六年来,张文辉往返于珠澳两地,完成了从专科到本科的学业。“来珠海上学,我的人生变得不同。”在张文辉看来,便利的交通让他的上学之路变得不再遥远,而与他工作对口的专业让他在职业的道路上获得了更多的机会。
《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报道版面
“华工这个教学中心,15年为澳门各界培养1万多名人才”“古稀澳门老人内地再深造”,《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的报道标题引起着人们的兴趣。
据介绍,该中心近15年来已为澳门培养了万名各界人才,教育层级涉及高升专、专升本,专业涉及法学、行政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机电一体化等,技能培训包括安全工程等专业的培训、提升澳门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等。
陈妙达在中心接受老师指导
报道里提到,70高龄的陈妙达老人是目前中心年龄最大的学员。从2013年至今,他在这里坚持学习已有7年。除了网上学习专业知识之外,每半个月,他都会到中心上一次面授课程。在学习中心继续学习后,他明显感觉到自己在机械工程方面的专业水平提升了。“我在澳门的很多学生都问我去哪里深造比较好,我都会跟他们推荐这里。”他笑道。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澳门同行选择来内地深造。
“我来这里学习,是学与教的双赢,既让自己学到知识,还可以把学到的知识教给澳门学生。”原来,已经退休的陈妙达,又到澳门创新中学担任电器科教师。他把在珠海学到的内容和自己的亲身实践相结合,整合成具有个人风格的教学素材,给学生开设电器相关的课程,每周六开设三个班,每班20 人,雷打不动地持续了七年。陈妙达坚定地说,他还要一直教下去。
《澳门日报》、《新快报》、南方网、中国日报网等媒体报道
每67位澳门人中就有一人接受过华工继续教育,可以说,该中心培养出数量如此众多的人才,且成为澳门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为澳门持续繁荣发展提供了稳定且优质的人才支撑。《南方日报》《新快报》《信息时报》等媒体新闻客户端纷纷指出这一靓丽数据。
澳门日报、中国日报网、南方都市报则认为,在这一数据的背后,是澳门同胞对于内地。《中国日报》记者援引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邬智的观点,指出该中心不仅教给澳门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技术,更是坚持立德树人、以德为先,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爱国主义教育、大学文化之旅、定期举办座谈会等形式,将家国情怀和中华文化贯穿于育人的始终,加深澳门学生对祖国的了解和热爱。
澳门学生来母校参观走访
继续教育学院润物无声春风化雨为祖国的安定繁荣默默耕耘15载,已经建立了一条把澳门同胞和大陆同胞紧密相连的意义重大的文化纽带,在澳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澳门同胞对祖国大陆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对祖国有了更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南方网等媒体在报道的最后提到,“提升知识技能,感受多元文化,中心的学生们表示,毕业后,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实际工作中,好好建设家园,践行‘一国两制’,共同维护澳门的繁荣稳定。”(图文/继续教育学院 学生记者 周思敏 李宇舟 编辑/卢庆雷)
相关文章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