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政治中心的安宁稳定十分重要,而福州四面环山的地形则成就了它易守难攻的优势。面对沿海的威胁,福州有着先天的抵御优势。无论是明代的倭寇,还是近代的中法战争,无论战果如何,福州都基本能够将敌拒之于外。
易守难攻
▼
“守”成为了古代社会末期和近代这座城市发展的主格调。
尽管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但是福州也是一个以出口为主的贸易口岸,而商品的输入则更多的经由厦门入关。
而自古就不是行政建制要地的厦门,面对广阔的海洋,始终都是呈现开放的姿态。从早期的海洋渔业,到近现代的商业贸易,从最初迎来生存的口粮,到如今迎接外商、华侨和台商的投资,厦门时常是以这种开放的姿态来拥抱海洋。
厦门
▼
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厦门成为我国成立的第三个经济特区,通过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管理体制,厦门的经济飞速发展。由于人口和行政面积的限制,厦门的GDP总量虽不是全省第一,但是其人均GDP一直居于福建省首位。厦门深受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等投资者的欢迎,这种投资的吸引力是福州所不及的。
厦门市GDP节节高……
▼
这很可能是因为在古代后期的几次移民浪潮中,省城福州的居民稳定性较强、下南洋也不如闽南人方便、海外华侨数量不多造成的。当华侨衣锦还乡投资中国时,也便更倾向于投资熟悉的老家而非省城。
战乱年代的倭寇、鸦片和枪炮是开放心态要付出的代价,它的收获则是承平年代源源不断的财富。福建双城一守一迎,各擅胜场,在属于各自的黄金年代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是在现代中国强调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福州的优势相对偏弱。
福州夜景
▼
好在随着现代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建设,曾经桎梏福州的陆路交通困境正在被打破。福建省内九个地市都已开通动车并已初步形成以福州为中心的高速铁路网,大大增强了省会和地级市的联系。
在破除陆上桎梏的同时,福州也在打开并壮大自己的海上门户。首先是松下、江阴、罗源湾三个深水海港的建设,这就克服了过去马尾港缺乏深水泊位的问题,对于福州大力发展港口贸易意义重大。
作为省会的福州
想扩张一下地盘还是不难的
▼
新兴的江阴岛港口
▼
其次,2009年“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建立,有助于带动并促进以福州为中心的闽东北区域的发展,进而促进福建区域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自此,平潭的台湾免税店和森林海滩开始进入无数游客旅游目的地行列当中。
平潭
▼
平潭综合实验区潭城镇
▼
最后,今年11月6日长乐市正式“撤市设区”挂牌,标志着福州的市辖区真正扩展到滨海,解决了福州四面环山限制下的城市空间拓展问题。诚如福州当地媒体在祝贺长乐区挂牌时所云“福州向海,长安久乐”。新空间带来的不仅是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更有城市文化与品格的内在转向。
长乐区一角
▼
而在中国传统的五个经济特区中,厦门无论是经济增幅还是未来潜力等都仅次于深圳特区。面对省会福州的迅猛态势,厦门也正在努力改变自身薄弱的工业基础,突破海岛地域空间的限制,并已从产业结构转型开始,向岛外大力发展。
从三坊七巷的闽都神韵,到鼓浪屿的浪涌琴音,从罗星塔下的船工号子,到顺济宫内的香火案烛,从台江闽北林立的高楼,到翔安机场繁忙的工地,福州和厦门正在带领着八闽大地由过去走向未来。
鼓浪屿
▼
关于福州和厦门比较的讨论一直是福建人民热议的话题之一,但是无论福州与厦门这场经济赛跑的结果如何,这种发展的竞争势必为两地百姓带来更多的经济增长红利。
我们真正期待的不是谁赢了谁,而是每一座城市都在比昨天变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杨彦杰主编:《福建通史·第五卷:近代》,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2.黄美缘:《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资与厦门的经济合作》,《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3.符小洪、黄民生:《福建经济中心吸引区域的空间格局及变化趋势研究》,《经济地理》2009年第5期;
4.柯文前、陆玉麒:《基于县域的福建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经济地理》2011年第7期。
5.陈景峰:《华侨与近代厦门港口城市发展研究(1840—1949)》,华侨大学2015硕士学位论文。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