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一位熟悉内蒙古公安系统的呼和浩特媒体人表示,尽管位高权重的赵黎平常常前呼后拥,但他发现,赵黎平似乎并不是特别享受这个过程。多数时间,赵黎平都十分严肃,不苟言笑,喜欢独来独往,还经常自己驾车上下班。
然而,与掌权者的形象相反,赵黎平还有另一重低调谦和的文人形象。
一位与其有过交集的公安作家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他认识赵黎平是在20年前福建一次笔会上。那次笔会从福州开到武夷山,持续数日,全程“他很低调,谈吐得体,举止文雅”。
早在1998年,赵黎平就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成员。据中国作家网资料,赵黎平著有长篇小说《大司马传奇》《王陵疑案》,诗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旧诗新抄》《槁木斋诗词》,文选《中国谋略家箴言》,散文《港岛行记》、《俄罗斯散记》《亡羊补牢琐谈》、《中国侦探小说现状与发展途径》《八月与诗的断想》等。其中,电视剧剧本《王陵疑案》、杂文集《大梦谁先觉》分获1995年全国“五个一”工程最佳图书提名奖、内蒙古“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赵黎平升职后,上述公安作家曾问过他,“贵为厅级官员为何喜欢写诗”。赵黎平的回答颇耐人寻味。他说,中国历史上留下诗赋文章的人,多是为官之人,这并不是说民间没有好诗人,但古代没有出版机构,没钱没地位,“好东西只能在小范围流传一下就遗失了”。
不过,在2009年的一次网络访谈中,赵黎平的表述却是,他认为学习中文写作对当警察很有好处,能让自己更睿智,眼界更开阔,也使自己更有修养,更文明,更现代。
这位作家和赵黎平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在2008年的全国侦探小说大赛上。赵黎平依旧很谦和,没有携带随行人员,且见面便呼“老师”。这位公安作家对赵黎平的评价是:他对文学的热爱是真诚的,有些诗歌很不错。
据媒体报道,真正把赵黎平推向风口浪尖的,是2014年12月杜文案的开庭。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