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澳门新闻网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汽车商情 民生新闻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军事新闻 体育新闻
美食文化 名人动态
时事观察 女性健康
法治生活 男性健康
大型活动 食品安全 生态环保
健康卫生 房产商情 财经在线
娱乐资讯 旅游天下 科技之窗
文化名人 文化产业
中华情缘 书画收藏
报料投稿 招商加盟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黑龙江 >

我国红树林的生态价值及其保护措施

时间: 2021-10-09 20:59 作者:浙江新闻 来源:网络整理 点击:

   红树林(mangrove)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专性在海岸潮间带生长的木本植物称为红树植物或真红树。红树林覆盖全球约138000至200000平方公里,充当着连接陆地和海洋的桥梁。红树林湿地对我们人类的幸福和地球的健康极为重要。2017年7月26日,世界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女士在第二个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国际日的致辞中讲道:“沿海红树林是地球上面临最严重威胁的生态系统之一。按照目前的情况估计,迄今已经失去的红树林高达67%,未来100年,若不加以保护,几乎所有红树林都可能消失。”教科文组织在这天发出明确的信息:我们必须扭转恶化的趋势,保护对地球健康至关重要的红树林。

我国红树林的分布现状
   我国红树林分布于海南、 广东、 广西、福建、浙江及台湾、香港和澳门8地。我国现有真红树植物27种(25种原生、2种引种),半红树植物12种。27种真红树植物包括白骨壤、木榄、桐花树、海莲、尖瓣海莲、角果木、秋茄、红树、红海榄、海漆、卤蕨、尖叶卤蕨、小花老鼠簕、老鼠簕、厦门老鼠簕、红榄李、榄李、木果楝、水椰、瓶花木、杯萼海桑、海桑、海南海桑、卵叶海桑、拟海桑、(引种的)无瓣海桑和拉关木;12种半红树植物包括银叶树、玉蕊、海檬果、海滨猫尾木、阔苞菊、莲叶桐、水黄皮、水芫花、黄槿、杨叶肖槿、钝叶臭黄荆、苦郎树。另外,红树林还有常见的伴生植物如海刀豆、鱼藤、马鞍藤、南方碱蓬、海马齿等。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未包括港澳台和海南省三沙市)的数据显示,现有红树林湿地面积 34472.14 公顷,有林面积2.53万公顷左右。虽然我国红树林面积在全球红树林面积的占比不到千分之二,但红树植物物种数目超过全球红树植物总数的1/3,所以中国红树林保护对于全球红树林的植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近年统计,中国25种原生红树植物和12种半红树植物中有50%的种类已处于不同程度的珍稀濒危状态。

我国红树林的重要生态价值
   据全球红树林联盟估计,红树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每年每公顷价值33000~57000美元,用于承载红树林所在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红树林湿地的重要生态价值包括:
   红树林是天然的海岸防御屏障,守护沿海生命与生产安全。沿海地区是风、沙、水、旱、潮等自然灾害多发区,尤其是台风所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红树林在沿海防灾减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坚固而强大的根系以及茂密的群落结构使红树林构成海岸防护林体系的第一道防线,可作为海陆交错地带的缓冲区,稳定海岸线,保护海岸线,使人们免受风暴、海啸和洪水的破坏性侵害和侵蚀。

   红树林湿地为多种多样的野生动物提供觅食、繁殖与栖息的家园,是近海生物多样性的摇篮。许多螃蟹、虾和鱼将在红树林根部的安全范围内度过生命的早期阶段,成年后再进入广阔的海洋。水下海绵、蠕虫、海葵、藤壶和牡蛎喜欢附着在红树林根部的坚硬表面。对游泳物种来说,红树林根茎区不仅是具有充足食物的好地方,也是避开天敌的绝佳栖息地。红树林还是候鸟筑巢繁殖以及觅食的重要栖息地。
   红树林有助于为当地社区提供粮食安全、维持渔业生产。红树林作为许多鱼类和其他海洋物种的“托儿所”,没有这些物种,许多渔业,包括当地沿海渔业以及商业沿海和近海渔业将无法生存。据全球红树林联盟报道,估计全球近80%的捕捞量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红树林。除了传统的渔业产品外,红树林还通过提供其他几种食品来促进粮食安全,包括蜂蜜、藻类、水果、盐和牲畜饲料。
   净化近海水质。湿地因具有净化水质的能力被誉为地球之肾。红树林湿地通过土壤—植物—微生物复合系统过滤和转化污染物、捕获沉积物等作用来净化随陆地各种径流入海的被污染的海水。红树林可以净化内陆带来的有机物质和污染物,可以除去污水中大部分的氮和磷,因而可以减少赤潮的发生,减少养殖业的损失,也可吸收富集有机农药和重金属,净化海域环境。
   超强的生产力和固碳能力,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红树林、海草床、盐沼被认为是3个重要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红树林从大气和海洋中封存和储存大量的沿海蓝碳,在储存碳的能力方面优于大多数其他森林,滨海湿地是唯一能把碳长期固存在土壤里长达一百万年的生境,其中1公顷的红树林能抵消726 吨碳排放量。
   红树林是造福人类的海洋药物资源宝库。如红树植物中含有大量与治疗艾滋病、恶性肿瘤及心血管病等人类重大疾病有关的化合物,如萜类、甾体、生物碱、多糖等,红树林湿地丰富的生命组成中存在着许多未被发现的药物材料潜在来源。
   红树林是休闲旅游和科普教育的基地。潮间带每天都有涨潮和退潮,涨潮时,红树林树木的树干被海水淹没,只见团团绿色树冠在水面上荡漾;退潮后,棵棵树木绿意盎然挺立在潮滩上,形成了海湾与河口潮间带奇特的生命景观。 红树林海岸具有神奇的形态美和生机勃勃的动态美,使其成为游客观赏、娱乐的良好场所。红树林的胎生繁殖、形态各异的根系、适应干湿交替的潮汐,以及红树林林区丰富的鸟类和底栖动物,使得红树林成为非常难得的旅游和科普教育基地。

我国红树林的保护措施
   我国历史上有红树林约25万公顷,20世纪50年代有红树林约5万公顷。与以往相比,我国红树林的有林面积大幅减少。从2000年左右开始,我国开始重视红树林的保护。近20年来,我国红树林面积净增加了约7000公顷,保护力度也日渐加强,目前中国大部分红树林作为一种湿地类型已被纳入自然保护区范围。然而,红树林的生存和健康状况仍然面临严峻威胁,主要的威胁有:为了经济发展而围填海、毁灭红树林或侵占红树林复育所需宜林地; 海堤建设导致红树林栖地萎缩及应对海平面上升能力衰减;红树林上游和周边沿海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污水导致的径流污染和海漂垃圾污染;因环境不良导致红树林病虫害频发;过度采捕如各种违法的电鱼和毒鱼事件时有发生而使大型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数量急速下降;林内过度挖掘而危害红树植物的根系和幼苗;外来物种如互花米草和无瓣海桑等大面积扩张也正在危害原生红树林的分布空间及生态系统健康。
针对我国红树林资源面临的主要威胁,亟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保护。
    严禁非法围填海行为,提高违法成本
   我国正逐步建立起从国家到地方比较完备的红树林湿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在国家层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法》等都有涉及红树林保护管理的条款。由于大部分红树林作为一种湿地类型已被纳入自然保护区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湿地保护管理规定》《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等都与红树林湿地的保护和管理直接相关。地方政府也相应地制定了相关的实施条例和管理规定,特别是广西和海南分别颁布实施了针对红树林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树林资源保护条例》和《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定》。绝大多数以红树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都出台了专门的管理规定,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和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
   我国已建立并不断完善红树林保护的国家法律制度体系,出台了《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湿地保护管理规定》,以及省级湿地保护条例等多个与红树林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全面强化红树林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2017年修订的《湿地保护管理规定》指出,“国家对湿地实行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并新设立了湿地面积补偿制度: “建设项目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湿地,经批准确需征收、占用湿地并转为其他用途的,用地单位应当按照‘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原则,依法办理相关手续”。2018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 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对围垦占用包括红树林在内的滨海湿地作出严格规定。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地还制定了地方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出台了省级湿地保护条例。为避免由经济利益驱使的破坏行为,对因围填海损害或毁灭红树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应严格处罚,提高其违法成本。
   加强入海污染源及外来物种入侵动态的监测和管控
   全面整治红树林湿地入海排污口,实行严格的陆源污染物排海标准,对陆域各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达标后进行深海排放;控制海水养殖污染;开展红树林环境常规化监测,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查处污染和破坏红树林的行为。
   生物入侵已经成为影响生物多样性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预防和控制红树林外来物种入侵危害,加强对专业人员的系统培训,加强各部门各层次的监测能力,开展外来物种普查和风险评估等相关工作。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定指导原则和行动指南,建立健全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红树林外来物种入侵的国家生物安全保障体系。
   开展与社区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造林恢复
   自 2000 年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红树林的保护和恢复工作,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和修复红树林,先后实施了《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2016-2025 年)》和“南红北柳”、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等。根据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按照红树林宜林地所需的生态条件,科学划定新造红树林和修复地块,在条件适宜区域采用自然恢复的方式;在修复模式上,从以造林和抚育为主转为以红树林生态系统修复为主;在修复目标上,注重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修复。在修复地点选择、修复面积、修复措施和树种选择等方面注重生态系统的生态健康,增强修复的整体效益。据专家估计,全国符合海洋功能区划且适合直接造林的宜林滩涂总面积不超过6000公顷。在滩涂造林日益困难的大背景下,退塘还林或在沿海荒废的鱼虾池塘发展种养结合生产模式可成为我国红树林生态修复的主方向。
   在规划和实施红树林恢复造林工程时,尽可能同时探索利于社区经济发展的红树林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机制,如鼓励红树林生态种植—养殖结合工程、发展红树林生态旅游或科普研习,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共赢的目标。
   提高红树林保护区的管理水平
   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高生产力和高生物多样性是建立在与红树林周边海岸陆地、林缘裸涂、潮沟、盐沼等亚系统紧密联系基础上的,只有与周边紧密联系,红树林的生态功能才能完整体现,这些特点要求对红树林湿地的管理必须采取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模式,保护红树林湿地就需要对有林地及其周边亚系统进行整体保护。期待我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能针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综合性特点来实施红树林保护和管理工作,并重视建立高效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监测和评估体系。
   2020年《中国红树林保护及恢复战略研究报告》分析指出,目前我国红树林自然保护地管理人员学历层次不高且专业结构不合理。现有管理人员中,研究生的比例偏低,专业背景上林学类占主导,海洋科学专业人员仅占总人数的1%,缺乏生态、环境、生物等专业背景的管理人员。由于红树林生态系统位置的特殊性——位于海陆交错带,对该系统的认识与综合管理需要拥有较丰富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红树林湿地资源的保护、修复与管理工作对保护区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多专业人才的参与。可采取“管理人员走出去”或“把专家请进来”等灵活方式加强培训自然保护区人员的红树林管护能力。
   加强红树林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
   红树林被大量毁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急功近利人群对红树林价值的低估或无视,只看到红树林的直接经济价值,看不到它的间接经济价值和超强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所以,一方面要加强多途径的红树林公众科普宣传教育,包括各级决策者和红树林海岸社区公众,使越来越多的人群看到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价值和保护意义,树立红树林保护新理念,营造关注红树林、保护红树林的良好社会氛围;另一方面要加强开展包括红树林资源调查、保护修复、生态监测、价值评估、资源科学利用在内的科学研究工作。把红树林及相关要素作为一个整体,开展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整体结构和功能恢复的科研攻关;制定红树林生态系统相关标准规范;促进红树林生态系统各类有形无形产品的深度开发和间接经济价值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进一步确认与发展,开发多样化可持续的经济利用方式,提升红树林的自然资源身价。此外,从红树林的繁育做起,加强我国多样化原生红树植物幼苗繁育研究和实践技术推广,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的扩繁技术。
   红树林为人类提供重要而丰富的生态福祉,正面临全球性面积减少和功能性衰退的境遇。红树林资源的保护需要全球从政府到民间公众共同的智慧与力量。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5年倡导,自2016年开始每年的7月26日作为“国际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日”,旨在提高人们对红树林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独特,特殊和脆弱的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人们对红树林湿地重要服务价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并促进形成可持续管理、保护和使用的解决方案。呼吁和凝聚全球力量为红树林的可持续未来采取保护行动。
   (李裕红,华侨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责任编辑:admin)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机构介绍 | 报社动态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查询系统
Copyright©2014 http://www.542800.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澳门新闻网 企业信息
信息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疑问联系编辑!QQ:501734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