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由艺术学理论、美术学、音乐学、设计学构成学科主体,以视觉图像研究、民族艺术遗产、当代艺术、民族音乐学、传统工艺与设计为研究特色。云南大学艺术学学科传统深厚、文脉深远、成就卓著,她的历史是祖国边疆艺术事业和艺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篇章,她的现在是国家面向东南亚南亚“一带一路”建设,建构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艺术体系的重要组成。
1922年,云南大学的前身私立东陆大学成立,学校延续书院教育传统。建校之始,云南文化名人、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字树五,号树圃),国学大师谢无量,以及袁丕佑、龚自知、白之瀚等硕学鸿儒都在校教授国文和书法。1929年,国歌作曲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音乐家、共产党员聂耳在东陆大学多次组织进步音乐戏剧演出,使云南大学音乐教育始终与民族精神、国家命运紧紧相连。
1934年东陆大学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成为了我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1937年,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出任校长,一大批著名学者、艺术大家受聘到校任教。这一时期,费孝通(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奠基人)、姜亮夫(敦煌学家、书法家)、楚图南(文学家、书法家)、刘文典(国学大师、书法家)、闻一多(诗人、画家、设计家、书法篆刻家)、梁思成(建筑学家)、林徽因(建筑学家、设计家)、王逊(美术史家)、李霖灿(美术史家)、胡小石(国学大师、书法家)、顾颉刚(史学家、书法家)、张充和(书画家、昆曲学家)等一大批著名学者云集云大。他们德艺双馨,博通经史,工诗擅书,东陆园成为了诗词、书法、绘画、戏曲、戏剧、古琴等中国传统艺术学术研究重镇,亦建构起云南大学艺术教育“艺文融通,兼容并蓄”的学术思想。
1938年,著名建筑学家林徽因、梁思成在校内设计的映秋院,中西合璧,古朴典雅,至今卓立东陆园,与会泽院一并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史上的杰出作品。1942年徐悲鸿赴滇举行“抗日劳军画展”,受熊庆来校长之邀居住并讲学于云南大学,倡导“艺术报国”之鸿志,确立了云大艺术教育“艺术为国、艺术为民”的家国精神,培养出熊秉明、袁晓岑等蜚声国际的一批艺术大家。20世纪40年代,云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艺)、法、理、工、农、医等学科在内,规模较大,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中国著名大学之一。1946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15所在世界最具影响的大学之一。1978年,云南大学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
1994年云南大学与马来西亚国际现代设计集团联合创办成立了云南大学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成为国内同类院校中最早设立的设计学院之一,引设计教育国际合作办学先河。1996年云南大学成为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2年为完善艺术学科,又依托人文学院成立云南大学艺术学院。 2005年,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与艺术学院合并,成立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实现了院系重组、优势整合、学科拓展。
2017年云南大学成为中国首批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艺术与设计学院迎来了历史上的重大发展契机。学院秉承“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云大精神,坚持“厚德博学,精艺尚美”的办学理念,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核心目标,锐意进取,勠力前进,致力培养具有基础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不断书写着祖国边疆艺术教育的华丽篇章。
现阶段学院下设美术系、音乐系、环境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系、数码媒体艺术设计系、服装与服饰设计系6个教学系。2005年《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与实践》获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年获教育部批准,实施“云南大学与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合作举办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云南大学与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合作举办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两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在编教师中教授15名,副教授17名,其中国家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名,省部级以上人才项目入选者4名。拥有云南省重点培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艺术学理论)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艺术学理论、美术学)2个、艺术专业硕士1个(涵盖美术、音乐和设计方向)、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中国少数民族艺术)1个、本科专业5个(美术学、音乐学、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5000余名,近五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95%以上。
在保持高质量教学的同时,学院全面推进科研和创作工作,全力建设“服务云南、辐射全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艺术学一流学科。近年来,取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招标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6项。学院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成立了“艺术设计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学院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创新与艺术教育的双重职责,致力传承徐悲鸿“艺术报国”志向,打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研高地。现阶段,学院承担着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云南大学紫陶传承基地”,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两个国家级平台建设项目,围绕一流学科建设,形成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相互融通的多方位办学格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院师生将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抱负,扎根云南、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担负起引领云南乃至东南亚南亚艺术学学科发展方向的历史使命。紧紧围绕云南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事业中,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