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支洲岛旅游区副总裁兼行政总经理丁峰
摘要:“那真像是一个美丽的梦境,只存在于电视和书画中的场景,而我竟然机缘巧合的闯进来了。”蜈支洲岛旅游区副总裁兼行政总经理丁峰些许激动地形容他第一次上岛的经历。正是这一次偶然闯入,开启了一个医大高材生与蜈支洲岛将近20年的不解之缘……
作者丨符晓燕 麦思宇
机缘巧合结缘蜈支洲
1997年的那个春天,机缘巧合他第一次登上了那个被当地人叫做蜈支洲的小岛。
“那真像是一个美丽的梦境,只存在于电视和书画中的场景,而我竟然机缘巧合的闯进来了。”蜈支洲岛旅游区副总裁兼行政总经理丁峰些许激动地形容他第一次上岛的经历。正是这一次偶然闯入,开启了一个医大高材生与蜈支洲岛将近20年的不解之缘。
亏损13年坚韧中成长
如今,人们看到的只是蜈支洲岛行业佼佼者的耀眼光环和无限风光,却不知这背后的来之不易。
“海岛做事困难大,比陆地上做事难度大多了。头6年岛上喝的都是井水,咸的。如果知道当年的决定会面临十几年的连续亏损,当时我可能就会犹豫了!”丁峰回想起当时的艰辛,无不感慨道。作为与孙洪伟、孙洪杰先生一起创业的元老,丁峰亲历蜈支洲岛创业的艰辛和坚持,也见证了蜈支洲岛从一个朴实无华的小岛变成国家级4景区的华丽转身。
蜈支洲岛环岛路
环境核心竞争力
采访中,丁峰不止一次提及“环境就是核心竞争力”这个观点。
每一个上岛的游客无一不被环岛路的自然风光惊艳到,沿途绿植随处可见,五月的话,甚至还能看到沿途果实累累的姚金娘(海南话:山尼),海边巨大岩石上爬满了个性张扬的石头蟹和跳跳鱼……
环岛路,5.7公里,700多个日夜。“这条路光是勘探就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全部都是反复一步一脚印地走出来。建设过程中,尽量保持了原貌。”丁峰说。
蜈支洲岛环岛路全程电瓶车,不允许步行进入的主要原因也是出于对岛上环境和生态的保护。
每天,在最后一个游客下岛后,蜈支洲岛工作人员还要精心处理4-5吨的生活垃圾,并进行分类送下岛。环境保护真的不是只靠嘴巴说说而已。
除了海岛上的环境保护外,蜈支洲岛早在2000年就开始重视海域生态的平衡发展。
魔鬼海星
魔鬼海星专吃珊瑚的怪物
“蜈支洲岛属于热带海域,海洋生物极为丰富。大约2000年左右,我们在潜水时发现了一种喜欢整天趴在珊瑚上的怪物。”当问及海洋牧场的由来,丁峰回忆道。
“后来才知道那就是传说中的魔鬼海星(即棘冠海星)。持续的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海星的食量巨大,蜈支洲岛附近的珊瑚礁正在快速消失。这样下去很快就没有珊瑚礁了。”
作为医生的“医者仁心”很快发挥到了海洋环境的保护上。
保护蜈支洲岛域珊瑚礁,是丁峰及当时的高层领导团队最直接、最朴实、最迫切的愿望。意识到必须做什么的他们,找到三亚海洋局商量对策。正是这个看似朴实无华的愿望,成就了中国第一热带生态海洋牧场的奇迹。
神奇的人工鱼礁
海洋牧场的奇迹
距离蜈支洲岛不足2公里的1000亩海域上,蔚蓝的海平面波澜不惊,宁静得像极了一面镜子。神奇的海洋牧场就隐藏在这平静海面下的18米深处。
“其实就是给鱼给珊瑚造房子,让它们留下来生活。”丁峰在给我们解释海洋牧场概念的时候,用了一个非常轻松和形象的比喻。事实上,海洋牧场的建设谈何容易?在完全没有任何经验和技术支持下,他找来了海南大学的王爱民教授,通过无数次的推演和试验,终于确定了人工鱼礁的方案。
经过五年的不断摸索和经验总结,丁峰他们团队掌握了非常先进的海洋牧场培育和管理技术,经常受邀前往全国各地做交流和经验分享。但更可喜的并不是这些,而是蜈支洲岛海域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今天我们登上蜈支洲岛,看见浅滩上自由游弋的鱼群就是最好的成绩单。
神奇的人工鱼礁先后投放了几千个,每个4-5吨,主要作用有2个:供珊瑚附着并繁殖、生长;保护幼小鱼苗不受侵害;聚集更多鱼类。
被人工钳掉的“魔鬼海星”(2008年-2010年,持续不断钳了2年多,魔鬼海星基本消失)
办公室的窗口可以远眺海洋牧场的海平面
海洋牧场全然靠“潜”
草原牧场的管理显而易见,但藏在海底的海洋牧场要怎么管理?
蜈支洲岛专门成立了海洋部进行海洋牧场的日常管理。
“潜水对于游客来说是娱乐,对于我们工作人员来说却是非常辛苦的工作。之前提到的魔鬼海星,就是靠着潜水员一颗一颗钳掉的,这份工作一做就是两年多,才真正清理干净魔鬼海星。”在提到海洋牧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丁峰说。据他介绍。海洋牧场的管理有四大版块工作:海平面垃圾清理;每天必做的功课,鱼儿喜欢干净的生活环境。海上垃圾对水环境污染极大。海底实况监控与影像资料采集:每个月都要收集影像资料进行比对,根据鱼礁的变化,并采取对应措施。潜水巡视:潜水巡视是丁峰主管的部门每天必做的功课,1000亩的海域,全靠背着氧气瓶潜水巡视。台风过后,还要及时下潜观察地表变化情况,包括人工鱼礁有没有转移、地表有无下降,鱼礁和沉船污染垃圾的清除等。海面巡逻与管控:主要是牧场周边海域的巡逻和管控,防止不法分子捕捞牧场内的鱼苗。
作为海洋部最高管理者,丁峰每个月都坚持至少亲自潜下海洋牧场观察情况1次。而他办公桌正对着的窗口,可以远眺海洋牧场的海平面。
未来蓝图建设海底村庄
提及未来海洋牧场的发展,丁峰还提出了更加大胆的“海洋造景”、“海洋驯化”的概念。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