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支持下,粤港澳高校联盟于2016年11月15日正式成立。澳门与内地高校共同建设创新中心、联合实验室、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如今,澳门大学已先后成立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为微电子、中医药和智慧城市物联网;澳门科技大学已建成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与中山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等设立了联合实验室。此外,教育部还批准澳门理工学院设立“机器翻译暨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并支持澳门大学与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共建中国历史文化中心等。
携手共育高素质人才
5.6万平方公里、7000多万人口,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17年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由香港、澳门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个珠三角城市组成的协同发展区域,创新合作机制、促进合作共赢,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澳门与内地姊妹城市的教育合作,也从官方至民间,从粤澳至各地,合作不断深化,实现了多层面、多形式的交流。
2004年,澳门“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启动,澳门中小学骨干教师到北京、南京等地参加培训。之后,澳门教师赴内地城市的教学培训不断拓展,培训内容如今已覆盖澳门中小学数学、地理、科学、自然等全学科。
与此同时,教育部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合作开展“内地优秀教师来澳交流计划”,每年选派约30名内地优秀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到澳门一些学校驻校,指导教学,推广教育理念,帮助培养学生,把内地教育改革的经验带到澳门。
今年12月,《珠澳教育合作与交流协议》暨新缔结姊妹学校签约仪式在澳门举办,珠澳两地再增9对姊妹校。至此,珠澳姊妹校增至39对。
据统计,在教育部与澳门教育暨青年局实施的“姊妹学校”项目中,澳门与内地中小学已建立“姊妹学校”约250对,成为内地与澳门基础教育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
2018年,教育部首次将港澳地区纳入“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此外,教育部还每年组织“港澳教育界国庆访问团”“华夏园丁大联欢”等品牌活动,邀请澳门教师来内地访问,帮助澳门教育工作者了解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推动内地与澳门教师互动交流。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团队代表、澳门培正中学校长高锦辉,今年9月参加了“庆祝2019年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主席亲切接见。澳门浸信中学教师何咏诗在由教育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2019寻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活动中荣获2019年度“最美教师”称号。
“10年任期内,我最满意的是澳门的教育政策。”崔世安在记者会总结10年施政工作时表示。
今天的澳门,已经实现15年免费教育,95%的高中毕业生走进大学校门,近四成澳门居民具有高等教育学历。教育改革与创新不断在澳门落地、开花。
而这一切,离不开国家对于澳门教育的重视,离不开内地姊妹城市与澳门的教育交流,更离不开国家在课程与教材方面的支持。
2014年,澳门颁布了《本地学制正规教育课程框架》,2015年颁布了《本地学制正规教育基本学力要求》,都规定国情教育是中小学品德与公民课程的组成部分。澳门的初中和高中将历史独立设为科目,并使用专门编写的教材进行中国历史教育。2019年,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修订行政法规,规定自2020—2021学年起,中学历史独立成科并作为必修科目。
近年来,《品德与公民》教材受到了越来越多澳门中小学的欢迎。随着澳门政治、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这部教材也在不断修订、创新。今年,新版《品德与公民》教材已完成修订。
去年4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澳门访问期间,向澳门77所中小学赠送了大型国情教育读本《我的家在中国》。这套图文并茂介绍中国历史与国情的读本,被澳门师生亲切地称为“国家的礼物”。
澳门回归20年来,“国家的礼物”是针对澳门教育发展出台的多项政策,是助力澳门人才建设的合作机制,是推动澳门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并以此来实现国家的心愿——澳门与祖国共发展。(本报记者 张东)
扫一扫分享本页(责任编辑:俞曼悦)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