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对原有工作人员提出新的要求,同时采用公开招聘、考核的方式录用新的工作人员,还聘用文化素质较高的大学生担任“助教式”工作人员,一支高水平的专业队伍开始逐步形成。1923年,袁同礼任图书馆主任,他是中国现代第一批具有图书馆学知识背景的专门人才,对于促进图书馆队伍的专业化具有推动作用。1929年,马衡任图书馆主任,请来武昌文化大学图书馆专科高年级学生帮助整理积压西文图书,表明当时图书馆对专业人才的重视,同时也表明图书馆在相关人才方面还相当缺乏。1952年,燕京大学图书馆并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增加了新的专业力量,如后来任副馆长的梁思庄,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图书馆学硕士学位,在西文编目方面卓有成绩。
“文革”之后,图书馆注意改变“文革”时期图书馆人员混乱的状态,开始多渠道引进人才,注重学科分布,鼓励在职人员学习和培训,为他们的专业提高提供条件,包括海外学习进修,在职攻读学位等方式,大大提高了图书馆人员的专业学术水平。
今天,一支具有多学科专业素质和现代化图书馆技能的专业队伍正在形成。2011年,全馆人员学历构成:博士12人,硕士62人,本科51人,大专16人,大专以下28人;全馆人员职称构成:研究馆员12人,副研究馆员50人,馆员74人,助理馆员16人,其他人员17人。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为发展现代化图书馆以及高水平、深层次的读者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社会贡献
任重而道远
北京大学图书馆不仅在自身的业务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同时还为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图书馆积极参与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并逐步加快国际化的步伐。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的管理中心和全国文理中心(1998年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的管理中心和全国中心(2004年起)、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DRAA)秘书处(2010年起)、教育部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秘书处、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分会秘书处、《大学图书馆学报》编辑部等机构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因此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和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枢纽。 2009年6月,朱强馆长高票当选IFLA管理委员会委员,成为继孙蓓欣、吴建中、张晓林以后的第四位IFLA管理委员会的中国籍委员。朱强馆长的当选,保持了中国图书馆界专家参与世界图书馆事务的席位,不仅对中国图书馆事业在国际化道路上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还为中国图书馆人才走向世界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同年9月,北京大学图书馆成为环太平洋数字图书馆联盟(PRDLA)自创建以来的第五个秘书处轮值馆,朱强馆长当选为轮值主席,轮值时间为2010至2012年,这将促进中国图书馆界与世界数字图书馆界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中国数字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百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馆藏,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可以说,经过百年的风雨,北京大学图书馆已经确立了她在国内大学图书馆界的不可动摇的地位。先哲功已就,我辈当争先。北京大学图书馆百年中所创造的辉煌,将激励我们今天的北大图书馆人不辱使命,发愤向前,为谱写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新篇章而继续努力。研究开发
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发展的历史上,一些著名学者如章士钊、袁同礼、马衡、毛准、向达等曾任图书馆馆长,同时,钱玄同、顾颉刚等著名学者曾在图书馆工作过。 这种背景使北大图书馆具有注重研究的优良传统,在做好读者工作的同时,积极进行业务研究和开发,为北大图书馆人赢得了尊重和声誉。
针对丰富的馆藏,北大图书馆人积极进行馆藏的揭示和深层开发,除了有关馆藏书本式目录的编写,还进行馆藏珍贵资料的整理出版,如《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稿本丛书》、《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历代金石拓片菁华》等。
为便于图书馆界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优秀期刊的订购中,对图书馆的期刊采访进行指导,北大图书馆组织人力编写《下设分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附属中学分馆,位于海淀黄庄的北大附中西楼北面,采用北大的管理模式,与北大图书馆的光缆联通。图书馆分为4层,一、二层为报告厅,三层为未名厅,四层为博雅厅。大量的图书供老师和学生借阅学习。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10:00到17:10。三层除了有大量的图书外,还有康幔屋,一个专门为学生设置的休闲区。其间有3个大电视,播着CCTV9和一些新闻资讯,以及一些优秀的影片。有各种各样的沙发,让学生在完全轻松的环境间学习。旁侧还有3个讨论室,是思想碰撞的平台,也是小论文写作的最佳讨论之地。
开放时间
图书馆大门和自习区:
周一至周日 6:30-22:30;
主要借阅区:
周一至周日 8:00-22:00;
寒暑假及节假日
服务时间见临时通知;
现任领导
馆长:朱 强
党委书记:高倬贤
副馆长:肖 珑 陈 凌 聂 华
党委副书记:季 红
工会主席:李晓娟
视频
内容来源于. 北京大学新闻网 . [2014-4-14]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