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澳门新闻网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汽车商情 民生新闻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军事新闻 体育新闻
美食文化 名人动态
时事观察 女性健康
法治生活 男性健康
大型活动 食品安全 生态环保
健康卫生 房产商情 财经在线
娱乐资讯 旅游天下 科技之窗
文化名人 文化产业
中华情缘 书画收藏
报料投稿 招商加盟
今天: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汽车商情 >

利比亚:“蜗牛”式重整旗鼓

时间: 2014-01-20 12:22 作者:威展 来源:网络整理 点击:

  利比亚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推翻了独裁者,但是他们梦想的美好生活却并没有到来。

  利比亚“茉莉花战火”已经止戈整整两年了,被寄予厚望的石油天然气产业的恢复却依然缓慢。

  今年2月17日,是反抗卡扎菲的“班加西起义”两周年纪念,利比亚政府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仪式,并照例称颂了政治、经济和安全形式的“正常化”。

  然而许多境内外观察家对所谓“正常化”持将信将疑的态度。一年前,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对利比亚的战后恢复、重建持乐观态度。因为,石油是利比亚的经济命脉,不论谁掌权,都势必要首先努力恢复石油生产、勘探开发和出口。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外国投资者,不然战后重建将成为无米之炊,政府强化执政力、行政力的努力,也将难有大的作为。

  但两年后,曾经乐观的《经济学人》改变了态度,对利比亚重建作出了“以蜗牛速度爬行”的谨慎评估。

  目标:欧佩克第八大产油国

  仅仅用“支柱”二字形容石油对利比亚经济的重要性已远远不够,事实上石油经济占利比亚GDP比重70%,出口比重95%,政府财政收入比重90%,石油盛则政府“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推行各种经济、社会政策,实施加强政府权威、恢复公共秩序的的措施,也有了最基本的财力保证,各项重建和发展计划也就有了资金来源。

  随着利比亚国内局势稳定,一些境外油企也开始恢复在利比亚的业务。战前利比亚最大的境外石油合作伙伴——意大利埃尼公司2011年9月成为第一家恢复在利比亚石油生产的国际公司,当月该公司在阿布·阿提非的油田恢复生产。去年12月初,埃尼又宣布,他们在日前重新启动了在利比亚的陆上石油勘探项目,开始在利比亚东部的锡尔特盆地钻探A1-108/4号探井。

  去年12月16日,埃尼CEO保罗·斯卡罗尼在访问利比亚后发表声明,将在未来10年内对利比亚投资80亿美元,以维持其在该国的石油生产,并进行更多新油田勘探活动。

  埃尼之所以提前重返利比亚,因为其在利比亚拥有重大利益。在战前,埃尼占利比亚石油总产量1/3,对于利比亚石油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埃尼在利比亚被“稳住”,对于利比亚石油产业的“企稳”意义重大。

  除了埃尼,其它一些战前在利比亚有油田开发项目的国际企业,如道达尔、壳牌、BP等,也已经或承诺派遣外籍员工重返利比亚。

  尽管,早在内战结束之初,鉴于石油基础设施破坏严重,国际社会曾担心,利比亚石油恢复将不会很快,一些分析机构曾断言,利比亚在2013年中期以前,不可能恢复到战前的石油产能和出口量,但事实上,仅就产能和出口量两方面而言,利比亚石油元气的恢复,要远比此前分析机构的预测快得多。

  根据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NOC)的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利比亚全国石油总产量达3.02亿桶,石油、天然气及附属产品出口总收入达304亿美元,平均每天石油产量达141.7万桶,比预期增长5%,已接近战前170万桶/天的水平,比2011年8月战争刚结束时的4.5万桶/天,更是恍若隔世。

  2月15日,NOC 向外界透露,2012年利比亚石油出口总量高达4.85亿桶,石油出口收入约55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尼日利亚的非洲第二大石油出口国。石油出口收入如果和2012年利比亚国家财政预算总额(553亿美元)相比,可以基本持平。突尼斯通讯社评论称,如果这些数据准确,这表明利比亚的石油基本生产、销售能力得到大体恢复。

  一方面出于对石油产业恢复前景的乐观,另一方面出于现实需要,利比亚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增产计划。利比亚石油部长阿卜杜巴里.阿鲁西在2012年末透露,利比亚首先计划将日产量维持在150万桶以上,并在今后几个月里日增10万桶产能,明年3月前将石油日产量提升到172万桶。

  早在2012年初,利比亚当局曾提出,拟在2015年将本国石油日产量提高到220万桶,但不到一年,利比亚就对这一目标作了微调,改为“确保2015年实现石油日产量200万桶”,但即便如此,一旦目标果真实现,利比亚将超过非洲“兄弟”安哥拉,成为欧佩克第八大产油国。

  被吹大的“产量气球”?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利比亚石油产业便可就此高枕无忧,事实上,这些成果固然可喜,但水分和隐忧都不容忽视。

  首先是利比亚石油部和NOC在石油生产、出口等关键数据和信息上披露不及时、不完全,随意性和误差大。究竟谁购买了利比亚的石油?价格和供货情况如何?NOC曾承诺及时在网上披露信息,实际上远未做到。尽管NOC承诺“将努力改进”,但多数观察分析人士对此不抱乐观态度。

  尽管利比亚当局努力吸引新、老外国投资者,但除了埃尼外,其它国际投资者态度依然谨慎。BP是战前在利比亚拥有勘探权限价值最高的国际企业,该公司去年5月承诺让外派人员“尽快”返回利比亚,重启勘探工作,但去年8月以“安全得不到保障”为由加以推迟,迄今仍未恢复。除此之外,道达尔、壳牌等也大同小异,要么推迟派遣,要么一遇风吹草动就将外派人员撤回。

  如前所述,埃尼在利比亚战后石油重建方面态度积极,很大程度上因为战前他们就是利比亚石油第一大海外投资者,摊子铺得很大,如果中辍损失不可估量,即便为止损也必须坚持“下注”,衡量利比亚石油产业投资吸引力的标志,应是对新外资的吸引力,而在这方面,利比亚政府乏善可陈。

  近日利比亚石油部长阿鲁西十分忙碌。2月初走访沙特,呼吁当地商人“正视利比亚石油产业光明前景”,踊跃投资利比亚石油产业;2月中旬,他在首都的黎波里会见韩国大使,鼓励韩国石油企业“加速重返”,并以“给予更多利比亚重建合同份额”相诱惑。然而这些努力要么雷声大、雨点小,要么剃头挑子一头热。韩国各企业战前在利比亚遗留下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项目(并非仅仅石油),尚且“一慢二看”,其它国家可想而知。

  不难看出,尽管恢复情况尚好,但利比亚政府推翻卡扎菲政权伊始所勾勒、并为不少国际观察家所认同和渲染的“外资争抢战后利比亚石油红利”、“重画利比亚石油份额版图”等场面,事实上并未出现,这究竟是何原因?

  内乱难息

  利比亚安全形势不稳,极端势力猖獗,令外国投资者顾虑重重。2012年7月,利比亚进行议会选举,抗议示威和暴力活动层出不穷,石油日产量一下就短暂暴跌20万桶,足以表明安全和社会问题对石油生产的影响。2012年9月11日晚,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史蒂文斯在班加西美领馆遇害,事后查明,袭击者有“基地”等极端恐怖组织背景。

  事件发生后,外国公司、资本的“重返”和进入,较前更加谨慎。2月15日,也即“革命两周年纪念日”前两天,卡扎菲余部号召“全国大起义”,各地骚乱有抬头之势,这对于外国潜在投资者而言,可并不是什么喜闻乐见的消息。

  《经济学人》等国际传媒指出,利比亚新政府一方面表示“欢迎外资”,另一方面却在修改过时法规、政策,给予外资更多便利方面行动迟缓。卡扎菲时代“外资持股不得超过49%”的法规仍然有效,而在许多地方,排外、仇外的现象较过去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些非洲当地传媒也指出,尽管打着“整肃贪腐”的旗号,但新政权在石油部门的清洗更多带有排斥异己的色彩,新上任的官员贪腐依旧,而许多原任专业人士的被驱逐,令利比亚石油部门、企业工作效率和专业能力急剧下降。

  更麻烦的是,尽管摆脱了“过渡委”的帽子,成为法律意义上的正规政府,但这个政府的行政控制力十分孱弱:班加西、德尔纳等东部地区,主张自治的民兵画地为牢,根深蒂固的原教旨民兵也拥兵自重,令投资者对这块石油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域视为畏途;在利比亚西部、南部,走私集团、盗匪横行,对国境的石油垂涎三尺,屡屡截停;在米苏拉塔、津坦等地,自认为“革命有功”的民兵组织拒不接受改编,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设卡抽税,政府任命的行政当局徒呼奈何;在拜因沃利德等地,亲卡扎菲的势力或部族武装依旧与政府分庭抗礼,政府既难以与之达成和平解决的妥协,又难以用武力压服。

  就在政府宣称“石油收入足以平衡财政预算”之际,利比亚却一再发生退伍兵抗议政府克扣退休金、公务员要求发放工资的示威、抗议,甚至连利比亚国会大厦也被愤怒的退伍兵包围。这不仅表明,利比亚政府至今无法确保招商引资的法令得以贯彻执行(如果有这样法令的话),也无法确保在全国政令畅通,以为外国投资者、开发者提供安全、适宜的投资环境。

  不难看出,利比亚石油产业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政府的执行力和权威。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毕竟在动荡不安、安全得不到保证的氛围里,外国投资者、尤其对利比亚石油产业未来至关重要的新投资者,是绝不敢轻履险地、自踞火盆的。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机构介绍 | 报社动态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查询系统
Copyright©2014 http://www.542800.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澳门新闻网 企业信息
信息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疑问联系编辑!QQ:501734467